属地化政信定融产品,真的绝对安全吗?
卷首
市场化政信定融,正好与之相对。募集对象为全国的合格投资人,需要全国的机构共同来承销。
【案例一】
【案例二】
01
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
属地化项目不透明,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风险加大。
属地化项目往往是由一家公司承做,并由其独立承销,很多必要的备查文件不对投资人公开(或者本身就没有拿到该有的文件)。而投资人认为,融资方就在家旁边,项目在政府平台公司大张旗鼓宣传,甚至政府平台公司的职员也参与宣传,又是在政府平台公司里签的合同,还有什么不放心呢?于是,放下了风险意识,“放心”地靠近了风险。我再多提示几点:认购属地化项目的投资人,有没有看到过本次融资的审核及批准文件?有没有看到过项目备案函?有没有看到过底层资产的质押与确权资料?
市场化项目就不一样了。
市场化项目往往是由一家公司承做,并由全国多家机构承销。每家承销机构,又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控体系,承做方(即项目管理人)想要更多承销机构承销,必须得到每一家承销机构的认可,也就是需要通过每一家承销机构的风控标准。不要说这些基本资料了,更多的项目信息,必须要公开,否则,承做方的项目,就没有机构为其承销。说得比较乱,用一句话概括就是:大家都认为好的东西,可能是真的好。就像BENZ,BMW,LEXUS这些汽车,与部分国家的自主品牌汽车相比一样。一款产品想要市场化,其任何一个方面都要经得起考验,否则就不会被市场所接受。所以,市场化最大的优点就是劣质被淘汰,优质被接纳。这也是资本的本质:永远追逐和青睐优质资产。
再多说一点。以上提到的这些基本底层资料,是项目违约后起诉的必须材料,如果连这个都没有,法律恐怕也帮不了你。
02
存在项目管理的风险
再来说说项目承做方,也就是管理人。
市场化项目就不一样了。
市场化项目的承做方是相当专业的,做与不做该项目,也一定是市场化选择的。市场化项目的承做方想要长期经营,风险意识一定要特别强。每一个项目都必须经过精心挑选,为要到最优质的资产和增信措施,不惜与政府平台公司多轮谈判与磨合。实在达不成一致,为了公司和客户安全,承做方可以选择放弃。假如一家承做方(项目管理人)在一定时期内,多只项目违约,你猜还有没有机构敢再承销他们的产品呢?
03
存在风险意识变淡的风险
再来说说投资人本身。
属地化项目投资人,风险意识更淡。关注的重心放在融资方办公室在哪里,是不是去融资方签合同等小问题上,而忽略了项目真正的风险点,融资是否合法合规?交易是否安全?
市场化项目投资人,风险意识更强。关注的点很多,但一定是项目真正的风险点。比如区域的经济发展与财政实力,融资方是否真正的城投公司,实力如何,过往有没有违约行为?融资手续是否合法合规,项目是如何交易?等等。同时,市场化投资人可能有专业的投资顾问,有专业的意见可以参考。
来源:政府融资募集网,更多详情请咨询理财顾问:136-2194-8357(微信同)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zzzkhc.com/zxbb/1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 zzzkhc 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